布鲁塞尔,比利时 —
随着欧盟新的**欧洲电子通行费系统(EETS)**在主要交通走廊全面实施,货运承运人和卡车运营商正遭遇意想不到的延误和财务差异,引发了人们对系统准备情况及其协调一致性的担忧。
EETS 的推出旨在简化跨境通行费支付,承诺取消重复安装的收费设备,并减少欧洲跨国长途卡车的通行时间。然而,整合的第一个月就暴露出收费运营商数据库与实际道路使用记录之间的严重不匹配。
“上周我们有三辆卡车被重复收费——一辆在德国,一辆在奥地利,还有一辆在法国。” NordicLink运输公司运营总监彼得·霍尔茨(Peter Holtz)表示。“本来承诺的是简化,现在却是一片混乱。”
供应链受波及
这些问题远不止行政层面。多家承运商报告称,司机因车载单元(OBU)未被识别而在收费站被拦,导致长时间等待和昂贵的绕行。
据欧洲公路货运联盟称,自4月以来,鹿特丹–里昂和慕尼黑–布拉格等关键路线的平均送达时间延长了6%。一些承运商为避免处罚,已经回退使用旧的人工收费系统,这完全背离了EETS的初衷。
中小型运输公司反弹
中小型运输公司受影响尤为严重,许多企业仍在等待认证的EETS服务提供商完成系统对接或解决账单问题。
“我们在系统上线前根本未被征询意见,”斯洛伐克EastGate物流公司创始人玛塞拉·克拉洛娃(Marcela Králová)说。“现在我们正在付出代价——无论是金钱上的,还是运营上的。”
在波兰,全国运输协会已向欧盟委员会正式投诉,要求分阶段推迟执法。
委员会回应:过渡阵痛还是系统性缺陷?
欧盟交通事务专员汉斯·罗伊特(Hans Reuter)承认存在问题,但坚持认为系统将在本季度内稳定。“我们不会回头。EETS 对于打造一个更绿色、更高效的欧洲物流网络至关重要。”他在5月3日的发布会上表示。
不过,批评人士认为,测试不足、与各国收费机构协调不力以及缺乏应急预案,使得这一原本具有变革意义的系统成了物流灾难的引爆点。
“我们认同这个愿景,”霍尔茨补充说,“但实际执行让我们疲于应对。”